殡葬科技创新正在从遗体处理到纪念品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传统殡葬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以下是对殡葬科技创新在这两个方面的具体阐述:
冰葬:
原理:利用氮气液化所带来的极低温度,首先将遗体用超声波碎成骨灰。首先,冰冻遗体,使身体在死后一周半内冷冻至-18℃。接着,在-196℃的液氮环境中进一步冷冻,使整具遗体结晶。随后,遗体在振动下分解为颗粒,然后在干燥室中冷冻干燥,留下约30%的原始重量。最后,将这些有机粉末放置在由玉米淀粉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的棺材中,再将棺材埋在土壤的顶层。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有机粉末会在6~12个月内分解成腐殖质。
优势:环保且节省土地资源,同时也不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完全降解后的遗体颗粒可以为土壤和植物提供养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蛋形胶囊葬:
设计: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使用可生物降解的蛋形埋葬容器。在这个容器中,逝者的骨灰或遗体被放置,模仿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模样。随后,整个蛋形胶囊被埋入土中,逝者的家人和朋友可以选择一颗树种种植在埋葬地点的上方。
特点:随着胶囊在土壤中被细菌逐渐分解,灰烬或遗体中的营养物质会被土壤吸收,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养分,从而使生命真正回归自然。这种方式既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也体现了对环境的关心。
蘑菇套装葬:
原理:使用特制的蘑菇和微生物材料制作的寿衣,埋入地下后促进蘑菇生长,逐渐将遗体转化为土壤养分。
特点:在遗体分解的过程中分解有害物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不过,虽然蘑菇套装葬在理论上看起来既环保又实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挑战和质疑,例如关于生长的蘑菇是否有毒、是否可以安全食用等问题。
数字技术与机器人应用:
如邯郸冀南新区民政事务服务中心,强化“AR”“AGV”数字技术在殡葬领域的实际应用,结合殡葬服务需求,创新推出“AR全息投影”“AGV遗体运输机器人”等。
通过AR人文关怀系统,在预备厅隔离墙上进行全息投影殡葬人文提成影片及结合逝者生前影像的方式来缅怀告慰逝者,减少悲痛的氛围,增加了服务的人性化和科技感。
利用“AGV遗体运输机器人”,设定轨道,实现无人运输,可以避免工作人员人工推送病疫遗体被感染的风险,有效保障职工的人身健康。
3D打印纪念品:
殡葬行业最重要的进步之一是3D打印的兴起,这允许对火葬骨灰盒和其他纪念品进行更大的定制。
通过雕刻或将现有的实物集成到设计中来定制作品,如今几乎可以从模具或从头开始制作任何类型的骨灰盒、珠宝或纪念品。
定制的力量使这些纪念品更加个性化,同时也赋予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
在线纪念馆与数字遗产:
利用虚拟空间创建在线纪念馆,群众可为逝者创建纪念页面、上传照片、分享回忆和留言等。
通过数字化扫描、3D打印等技术,将逝者的面容、声音乃至生活场景永久保存下来,形成独一无二的数字遗产。
这些数字遗产不仅让家属能够随时随地缅怀亲人,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家族记忆和历史资料。
数智人技术:
AI技术被用于创建逝者的数智人形象,让逝者与家属进行虚拟对话。
这种技术通过收集逝者的影像资料和声音等信息,利用AI算法进行还原和模拟,使家属能够在虚拟世界中与逝者进行互动。
然而,这种技术也引发了关于隐私、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讨论。
综上所述,殡葬科技创新正在从遗体处理到纪念品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传统殡葬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殡葬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和关怀。